本站设有财富故事、亲情故事、鬼故事、传奇故事、儿童故事、爱情故事等栏目诚邀你们的点击!

明明分享故事网

名人哲理故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故事 > 现代微小说 > 故乡的桃花

故乡的桃花

时间:2016-04-16 15:53来源:互联网 作者:辉煌点击: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西南地区某县外台办任职。 一天,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接待一位在我省巨额投资,并资助了上百位抗战老兵的台湾企业家。 我感到纳闷,按理说,他这样级别的企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西南地区某县外台办任职。

  一天,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接待一位在我省巨额投资,并资助了上百位抗战老兵的台湾企业家。

  我感到纳闷,按理说,他这样级别的企业家是轮不到我来接待的,不过,领导似乎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说那台商似乎是因为私事来我县,并且一再要求低调处理,只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就可以了。

  当时,两岸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第二次返乡寻亲热潮,在我看来,那位台商到我县也许正是为寻访亲戚而来,便也释然了。

  他70岁左右,鹤发童颜,器宇不凡,衣着朴素,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那种上位者的气质,加上听闻他资助抗战老兵的事迹,使我对他肃然起敬。

  “老先生,你好,我有什么能帮助你的呢?”我问老先生。

  他古井无波的眼澜中闪动出一丝回忆的神色,沉思良久,答道:“我,是来找桃花的。”

  “桃花?”我不知老先生所指何物。

  老先生笑了,叹道:“我太突兀了,我来你们县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找有桃花的地方;第二件,把我一个老兄弟的衣冠埋在他故乡的桃林之下。”

  “衣冠冢?”我奇道。

  “嗯。”老先生怀着几分悲情为我讲起一段尘封己久的往事。

  抗日战争时,老先生本是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老先生的声音不由自主的凝重起来:“1942年,同古战役。我所在的营作为预备队,负责增援一块高地。当时,负责守卫这块高地的那个营已经连续打退了日本鬼子三天三夜的轮番攻击,伤亡惨重。等我们赶到那块高地时,高地已经不能称为‘高地’了……”说到此节,老先生沉默了,声音也颤抖起来。

  “‘高地’怎么不能称为‘高地’了?”我连忙给他递了一杯茶过去,让老先生的情绪稍稍和缓几分。

  老先生定了定,说道:“这块‘高地’是一个小山包,日本鬼子的火力太猛了,数百架飞机轮番轰炸,加上炮轰,上千吨炸药一股脑的扔在了山坡上,整个山坡竟然被削掉了10多米的高度。”

  我很是震惊,这种情况下,那块高地竟然还没丢?

  老先生也看出了我的疑惑,道:“我们上去的时候,早就被眼前的情景震呆了。我们发现,这块高地竟然还有一名士兵活着,他双腿已被炸断,浑身是血的趴在地上,手里紧紧的攥着一颗手榴弹。我连忙帮他止血,他几乎失去了意识,口中不停的小声呢喃着几个词语。他实在太虚弱了,声音已经细不可闻。”

  “我把耳朵贴在他嘴边,才模模糊糊的听出来他说的两个词‘回家’、‘桃花’……”老先生忍不住流下泪来。

  “回家,桃花”想到老先生之前给我提的要求,我仿佛触电了一般:“老先生……你……”

  老先生收拾了一下情绪,道:“当时,我紧紧的抓住他的手,给他说‘兄弟,我一定会把你送回家,看家乡的桃花!’……他似乎听清楚了我的话,不再呢喃,嘴角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走了……”

  我心里被重重一击,声音也不再平静:“老先生,你就是要为那位牺牲的战士立衣冠冢么?”

  老先生长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他的遗体带回故乡,埋在他所说的桃花林下……不过,后来由于战事激烈,我也受了重伤,最后,只带回了他的军帽。”

  说着,老先生从包里取出一顶军帽。50多年过去,帽子已经严重褪色,但上面青天白日的徽章却分外夺目,显然,老先生经常擦拭。

  老先生接着道:“听他口音,和我都是四川人,当年参加远征军的四川最多。因为不知道他的姓名,要找他的家乡仍是一件难事。战后,我几经周折,查到了当时所在营的人员名册,那个营一共有37个四川人,来自15个县。想要查出他的家乡,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再加上后来战争又爆发了。战后,我去了台湾,回大陆很不方便。这次回来,我想通过你们的帮助,再次继续我的工作。我了解到,这15个县下面一共有310个乡镇,这310个乡镇下面总共有3526余个村……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从那3526余个村找出他所说的那片桃林,然后把他的衣冠埋葬在那片桃林里!”

  老先生又从包里拿出了一张A4纸,上面打印了一串地名和人名,看样子,就是当年那37名士兵的姓名和籍贯了。其中,只有一个名叫张广正的士兵的籍贯标明为我县。

  老先生叹了口气说:“5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啊,要找一片50多年前的桃林太难了。我已经走了14个县,查询他们的家乡,其中,能查明其老家的有28人,剩下的,已无法确认了……通过询问当地的老人,我们了解到,这28人中,有7人的老屋附近10里内在50年前有桃林,但我无法从这7人里面确定,谁才是当时那名战士呢……”

  老先生报的仅仅是一系列简单的数据而已,然而数据后面隐藏了老先生多少心血,多少坚守,多少付出啊。

  我指着A4纸上那个‘张广正’的名字道:“老先生,你来我县,就是为了查找他吧?”

  老先生道:“正是。他也是要查的最后一名了。”

  我叹了口气,明白老先生的所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说其他的,就单单从他找出的那老屋附近50年前有桃林的7名战士中,确定谁才是当时那位,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老先生看出了我的担忧,笑道:“你们县有一座桃花山风景区?”

  我不知道老先生为何有此一问,忙道:“确实,不过,桃花山风景区是近年才打造的……恐怕……”

  老先生打断了我:“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明白这个任务几乎完成不了。但是,那37名士兵,不都是为国捐躯的勇士吗,谁是当时那名士兵,不重要了,等调查完张广正后,我准备在你们桃花山为这37名士兵立一块抗日英雄纪念碑,把我老兄弟的衣冠冢就设在纪念碑下。”

  见老先生有此提议,我也为他感到高兴。立即和他马不停蹄的前往民政局、档案局等相关单位查询。

  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我们还真找到了张广正的家乡。一个距离县城很远,依山傍江的小镇,叫五凤溪,还真是在桃花山风景区里。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张广正老家的村子。村长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说,老一辈说起过,村里以前确实有张广正这么一个人,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在省城读书的,也就是在省城上学的时候报名参了军。不过张家人丁不旺,张广正的父母只有他这根独苗,后来打仗死在了外面,张家也就断了后。

  老先生听完村长的话,叹了口气,问道:“你们村50年前有桃林吗?”

  村长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桃花山上的桃树是近些年才种植的,50年前的事,我不清楚。不过,可以问问村里的老年人,他们应该知道。”

  我们问遍了村里的老人,结论是村子周围,以前从未种过桃树,更别说有桃林了。不过,听村里老人说,张广正还有个未婚妻,她本来是城里的大学生,后来张广正参军走了,她便从城里到乡下来照顾张广正年事已高的父母,后来张广正战死的消息传来,她也没嫁人,一直赡养张广正的父母终老。现在还在村里。

  村里老人都觉得张广正的未婚妻很傻,又没嫁到张家,在张广正死后,为什么不嫁人了事。尤其在那场称着革文化命的日子里,政府要她和张广正断绝关系,她也不表态,常常被带上高帽子押着在小镇上游街。

  老先生听了,长叹了口气:“既然村子里当时没有桃花,那么张广正就不是当时那名战士了。不过,我想见一见他的未婚妻。”

  村长说,张广正的未婚妻姓李,守节一生,一直居住在村头一间小屋里。现在年龄大了,也不能下地干活,只能靠政府每月几十元的低保生活。

  我们到了李老太太的住处,这是一个破败的小院,四围是残垣断壁,中间是一排墙体倾斜的土屋,旁边是一间茅草屋。

  村长道:“那土屋就是张广正的老宅,年久失修,不敢住人了,旁边的茅草屋是李老太太现在住的地方。”

  通过围墙的缺口,我们发现屋外晾晒了几件衣服,看那衣服,我们都惊讶了。那是几件洗得发白的民国时期的男式校服。

  村长也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嘀咕道:“听说这几件衣服是张广正生前穿过的,老太太年纪大了,脑袋出毛病了吧,每当太阳好的天气,都会把这几件衣服洗一遍,挂出来。说等她男人回来好穿。”

  老先生想说什么,但最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村长走到门前,大声喊道:“李老太太在家吗?”

  “谁呀?”屋里传出一个苍凉的声音。

  村长不知如何作答,望向老先生。

  老先生想了想道:“老姐姐,你好,我是张广正以前队伍里的兄弟!”

  “吱……”门应声而开。

  老太太从屋里走出,她满头白发,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眼中早已噙满了眼泪。

  她激动的把我们引入了院子,还未坐定,就忍不住望着老先生问:“老哥,你真是广正的战友?”

  老先生点了点头,沉声道:“我们一起参加了同古战役。”

  老太太终于掉下了眼泪:“广正真的牺牲了么?广正说要让我等他回来的,他骗得我好苦啊……”

  老先生忍住泪安慰道:“老姐姐,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不要太伤心了。”

  老太太呢喃道:“是啊,都50多年过去了,50多年了……老哥,广正牺牲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很难受么?”

  老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实话,他和张广正虽算是参加同一战役的战友,可是与张广正素未谋面,当然更不会知道他是怎么牺牲的。

  老先生长叹了口气,指了指院里挂着的民国校服道:“张老哥在战场上被一枚小小的弹片击中了后脑,牺牲的时候,衣服就和你院子里挂的一样干净。他走得很突然,没有一点痛苦。”

  老太太哭道:“不难受就好……不难受就好……”

  老先生和老太太聊着,我在一边向村长询问老太太的近况。我想给老太太争取一个贫困帮扶的名额。

  和村长商量得差不多了,再看向老太太,她已是泣不成声。

  我对老太太道:“老人家,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张老是抗日烈士,这位老先生已经准备在桃花山为他立一块纪念碑,纪念他和那些与他一起牺牲的烈士。”

  老太太点了点头,还是没有忍住哭泣。

  我继续道:“老人家,您是烈士遗孀,我们县会给你一定的帮扶的。现在,我们只知道你姓李,不知道你的全名,请您说一下,我方便登记。”

  老太太长长的吸了口气:“我姓李,叫李桃,广正以前都叫我桃花。”

  ……

  桃花……原来,他故乡当时根本没有桃花,桃花只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他在弥留之际,想回家,看看家乡的桃花。

  而他,老先生,为了战场上对一个陌生人的承诺,苦苦找寻了50年……

  而她等了50年,坚信他一定会回来的。

  ……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

  桃花山上,抗日烈士纪念碑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四周簇拥着灼灼桃花,如云、如霞、如雾,直连到天际。

  老先生、老太太以及百余名抗日老兵都来参加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了。老兵们一齐高唱着那首闻名于世的《知识青年从军歌》。

(责任编辑:明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添加53处